赛场上 运动员奋力拼搏 赛场外 温州这样用心服务
2023/10/04 12:05
当下,杭州第19届亚运会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赛场上,来自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赛场外,赛事保障各个方面也在全力打磨细节,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一场亚运赛事,不仅仅是对刻苦训练的运动员是一次考验,同样也是对办会城市的一次大考。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协办城市之一,承办部分女足赛事和龙舟赛事,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温州又是如何应考的呢?
“医”路护航
构筑三重医疗保障体系
9月27日,与越南女足比赛时不幸受伤的尼泊尔运动员Saru Limbo,在温医大附二院龙湾院区经过了5天的治疗后正式出院。
仁心仁德的医护人员让Saru大受感动:“这是我运动生涯中获得的最好的一次救治。”Saru或许并不知道,为“医”路护航杭州亚运会,温州全面统筹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各项措施保障到位——确定温医大附一院、温医大附二院、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为亚运定点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传染病定点医院;在全市涉亚运场所搭建10个医务室、6个FOP医疗点、6个观众医疗点以及11辆救护车组成的赛事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并构筑院前急救、急诊转运、定点医疗救治三重医疗保障体系。
此外,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或者重大突发事件,为保障急救用血第一时间送达,温州市还拟通过5G无人机配送,为亚运赛场打开“天空通道”。以市人民医院与市中心血站(新城院区)为例,空中距离约10公里,10分钟左右就能送达,可缩短三分之二的配送时间。除了血液运输,紧急情况下,还能通过无人机运送一些抢救设备特殊药品,如为心脏骤停的运动员患者快速运输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交通保畅
公交轻轨客流管控有序
当火热的亚运氛围撞上中秋、国庆双节,错综复杂的人潮创造出千丝万缕的亚运交通足迹,极大地考验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应急疏散能力。
走进位于牛山交通枢纽的调度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面的数字大屏。车辆信息、实时定位、轨迹回放、视频轮巡……有关于亚运车辆的一切信息,都在这个屏幕上集结汇总。据了解,亚运女足赛事期间,一场比赛下来,接送运动员往返亚运分村和比赛场馆的车辆工作时长往往长达7个小时以上。完成一趟往返任务后,往往已是深夜,而此时,车辆还要返回牛山交通枢纽,进行每天的维护、保洁、充电、加油等工作。
9月30日,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与温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分别迎来女子足球四分之一决赛,两场比赛将有近50000名观众前往观看。面对如此多瞬时人流,市交运集团特地开通了特定赛事专线。从下午3点至比赛结束这段时间,市交运集团在奥体中心安排了3条线路共30辆微公交,专门负责接驳奥体中心周边的停车场及周边群众前往观赛。
与此同时,市铁投集团也在客流管控、赛事疏导方面下足了功夫。9月30日当天,温州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接近26万人次,创收费以来历史新高,S1线奥体中心站、机场站、龙霞路站等客流大站机动调整本站各出入口开关状态,利用摆放铁马回形阵、改变扶梯运行方向等措施控制乘客进站速度,保障客流管控平稳有序。
记者了解到,自9月14日首批亚运会技术官员来温伊始,这场事关亚运的“出行保卫战”便吹响了号角。为保障运动员、技术官员、志愿者、媒体记者等群体的正常出行,亚运期间,市交运集团共组建驾驶员、后勤保障人员队伍192人,筹集调配车辆156辆。
服务暖心
超11万名志愿者点燃城市温情
在本届亚运会的赛场内外,处处都能看到青年志愿者“小青荷”们的身影。引导观众落座、服务行动障碍人士、为外国运动员送上亲手绘制的中式团扇、中秋灯笼……在承担多项服务保障工作之外,无数的暖心举措让他们成为赛场内外另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了解,为保障赛事平稳有序进行,在赛事期间更好地服务公众,我市共成立10支迎亚运志愿服务总队,设置385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服务点位和358个迎亚运城市志愿服务重点点位,建设226个亚运志愿V站,累计发动招募城市志愿者超11万名。
除“小青荷”外,在连日来的精彩赛事背后,温州城发康居物业奥体中心保洁团队同样贡献了强悍的战斗力。早在一个月前,康居物业的159名保洁人员便全员进驻,划出63个重点保洁区域,实行专人负责,完成了对主体育场全方位无死角清洁。赛事期间,奥体中心保洁团队还组建了机动队伍,采用“机动巡查+固定岗”方式,对公共通道、卫生间等人流集中区域不间断保洁,做到垃圾落地后5分钟内必清洁,直至赛事结束。
赛事最后一天突降大雨,由温州城发集团所属体投集团组建的温州奥体中心设施运维团队驻守一线,各司其职,顶风冒雨在广场的各处巡查,认真排查线缆接头是否受淹造成短路,确保临时设施的漏电保护开关是否正常投用,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确保赛事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