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善谋善成 一场赛事和城市的双向奔赴——宁波办赛启示录之一

2023/09/29 14:31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对于此刻的宁波来说,这个四两拨千斤的“支点”,就是接踵而至的顶级赛事。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沙滩排球、帆船比赛,一票难求;2023年女排奥运资格赛,话题霸榜;WTA宁波网球公开赛,引人关注……在夏秋之际,高密度的世界级体育赛事在宁波迎头相遇,将这座城市一次次推到世界舞台的聚光灯前。

  看似“不期而遇”,背后是顶级赛事和“奥运冠军之城”的双向奔赴,是一座善谋善成城市的“雄心”和“格局”。

一座城的“新的打开方式”

  阳光,沙滩,碧海,蓝天。

  在“亚运时间”,象山将自己与“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的标签,紧紧系在一起。

  从2017年获得杭州第19届亚运会帆船项目承办权的那一刻起,象山就开始这场长达7年的筹备和等待——要乘着亚运会的东风,撕掉“老渔民+小海鲜”的标签,升格为“大花园+新经济”。

  “我们相信,亚运会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对象山的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希望在亚运会的加持下,象山能加快成为长三角海洋运动中心,弯道超车,扬帆世界。”象山县亚运办常务副主任吴雅敏说。

  新时代呼唤新解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一份急迫和恳切,跃然纸上。

  当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素来低调务实的宁波同样需要主动寻找“新的打开方式”,在国内外城市借助“流量密码”吸引年轻人的当下,找到新的定位和标签,呈现新的形象和表达,递上专属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时间回到2004年。

  北仑体艺中心即将落成,考虑到场馆的常态化运行,宁波北仑希望引进顶级赛事,为城市的长远发展赋能。

  那时,中国女排刚在雅典奥运会夺冠,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反观宁波北仑,只是个县级区,没有承办任何重大赛事的经验,甚至连场馆也未正式落成,工作人员只能拿着图纸一次次赴京对接。

  “就像女排精神一样,北仑也是敢拼敢闯,永不言弃,遇到问题,全力以赴!”全程见证并参与的宁波市北仑区体艺中心主任姚波说。

  如今,18年过去了。累计承办22次国际排球赛事,建成北仑女排训练基地,见证中国女排在“家门口”捧回16项冠军——“中国女排指定主场”,早已成为宁波北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

  “几年前,我们区长去非洲出访考察。在津巴布韦,对方直言对宁波北仑‘慕名已久’。原来,通过一次次电视转播的国际女排赛事,‘宁波北仑’早已漂洋过海。”这件事让姚波引以为豪。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2018年,在相关城市因条件限制无法承办亚运沙排项目时,地处宁波之南的象山县主动请缨,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经过284天的连续奋战,完成了场馆建设。

  今年年初,得知WTA250赛事原先承办城市有意退出,宁波第一时间递上橄榄枝,以10年为期,准备打造一个开放、活力的城市形象新IP。

  善谋者谋其势,势成则事成。

  乘着这波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热潮,提前谋划布局的宁波,注定拥有更多空间和无限可能。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当亚运的“杭州时间”开启,“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就在各种场合中被“划重点”。

  对于“从零开始”办赛的宁波来说,要在“一张白纸”上勾勒高楼,需要的不仅是决心和勇气,还有落细落实的执行和效率。

  在宁波象山,作为杭州亚运会唯一的涉海场馆,亚帆中心工程建设困难重重:因缺乏经验,加上技术标准高,仅水温数据就整整监测了5年。

  “除受疫情影响,还要与风浪潮汛抢速度,当时‘利奇马’台风导致施工的防波堤移位,我们只能返工……”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洋运动中心(亚帆中心)工程项目部负责人顾乾岗说。

  尽管难度大,亚帆中心工程在830天里实现从审批、建设、施工到落成、运行的全流程,也刷新了场馆建设的“象山速度”。

  “要以主办姿态扛起协办责任,持续增强推进三大提升行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统筹规划兴展会、办赛事、抓创建,以更好的城市环境贯通连接‘赛事侧’和‘城市侧’,推动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全方位提升!”

  在大大小小的部署会、推进会、协调会上,市委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要按照“全球一流、全国领先、全省领跑”的工作标准,精心雕琢完善,精细磨合演练,精密衔接配合,努力让宁波因亚运而精彩。

  善谋者成,远见者胜。

  对照省里的三大提升行动方案,宁波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性开展一批“自选动作”,形成3个专项行动方案、N个细分方案和3张任务清单,其中城市品质大提升10个、城市治理大提升6个、城市文明大提升9个。

  不仅仅是亚运赛事项目的承办地象山,也不仅仅是火炬传递宁波站途经的北仑,全市上下“一盘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市县贯通、分工明确、协同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争取将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

  “惊艳”“迷人”“有山有海”“国际水准”……伴随着赛事火热开启,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运动、技术官员频频点赞宁波的比赛场馆、环境、服务。与此同时,纷至沓来的观众、游客和市民也在“家门口”收获了更加美丽的风景、更加美好的城市。

一次行而不辍的双向成就

  顶级体育赛事就像是“放大镜”和“试金石”,展示的是城市风貌风采,检验的是举办地的综合实力。

  回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一项顶级赛事和一座城市双向成就的故事,在一次次现实的验证中上演。

  以杭州为例,抓住G20和亚运会契机,在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上“马力全开”,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华丽蝶变”。

  作为唱响杭甬“双城记”的另一城,宁波必须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顶级赛事的举办作为拼经济、抓发展、促开放、强信心的重大战略举措,扛起“示范引领”重大使命的实干担当。

  旅游、文化、交通、餐饮、制造……在这条可以不断向上下游延伸拓展的产业链里,举办体育赛事的影响力,绝不只在于赛事本身。

  在女排赛事的撬动下,北仑区创建成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21年,当地的体育产业总产值就达348.2亿元,是宁波体育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占北仑全区GDP的3.2%,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共促共荣。

  在亚运赛事的牵引下,象山县接连举办全国运动会帆船比赛(宁波象山赛区)、全国沙滩排球大满贯赛(宁波象山站)、浙马会6城接力赛(宁波·象山站)等,预计今年该县举办260多场赛事活动,持续掀起全民运动热潮。

  以浙江唯一的国际网球巡回赛为契机,鄞州区计划通过鄞州网球中心的场馆提升,加快网球观众培养、赛事组织运营、青少年网球培训、优秀人才引进的步伐,不断刷新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在全新的语境里,体育赛事就是一个重要支点——

  既要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文化、民生项目,也要着力培育壮大文旅融合、赛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既要总结固化在办赛过程中形成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安全保障等经验做法,也要检验提升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动员力;

  既要以体育为载体,加强和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人们的友好交往,也要进一步激扬自信自强、奋发奋进的精神力量,攻坚克难、同舟共济。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当“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鼓舞士气,当和平、团结、包容的理念成为共识,当拼搏进取、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人心,体育终将和这座城市融为一体,谱写一段互相成就的佳话。

来自杭州亚运会官网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为了查看本网站并享受更好的在线体验,
请免费更新您的浏览器。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