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是杭州脚踏实地的一年。
战疫情、促发展,场场都是“硬仗”,处处都有“难点”。杭州以它一贯务实的作风,“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2020年也是杭州乘风而上的一年。
闯新路、开新局,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有勇气和智慧在危中见机、化危为机。杭州以它独有的创新活力之姿,持续强化数字赋能,发力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这“六新”,推动城市能级不断跃升。
这一年,越来越多的5G基站和应用场景,让志在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数字治理第一城的杭州更有底气;
这一年,越来越多的机械手、“无人区域”、自动化装配线等成为杭州制造业企业的“标配”,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产业链协同等让杭州经济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这一年,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商品、“黑科技”应用、智慧体验,把“买买买”这件事变得更好玩、更有趣、更具吸引力,让意在更好打通“双循环”的杭州更有底气;
……
底气支撑发展,发展凸显活力。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之时,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正碰撞出越来越多的火花。
杭州出台“1+12”政策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是企业所愿,是民心所盼。去年2月,杭州发布了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1+12”系列政策,涉及支持企业资金达到100亿元左右,这对相继复工复产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
“1+12”惠企政策可以从“1”和“12”两个方面来解读。其中,“1”就是不折不扣把中央和省有关政策决策落细落实落地,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平稳有序;“12”就是结合杭州实际制定的12条惠企政策,内容涉及金融支持、社保支持、租金减免、财政补助、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全市上下政企联动。去年2月,从发布“1+12”惠企政策,到出台《关于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法治保障的意见》,再到“亲清在线”数字平台正式上线,一连串利好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注入信心,也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热烈点赞。
全国首推电子消费券 总计发放16.8亿元
2020年3月26日起,杭州在全国率先发放消费券,总额为16.8亿元,其中,政府发放额度为5亿元,商家匹配优惠额度约11.8亿元。
作为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的新方式,消费券能推动多种业态消费需求分阶段释放,有效推动市场回暖,提振消费信心。
随着杭州消费券一轮接一轮发放,市民的消费热情被不断激发。该举措不仅为市民带来了实惠,也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商户带来了切实的客流客单“福利”。大商场则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连续推出各种优惠促销活动,积极主动承接消费券的拉动效应。
发放消费券的同时,杭州还加强市级部门和属地政府通力协作,宣传动员更多商家和企业参与,丰富活动形式和内涵,放大“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
20家在杭企业上榜2020中国企业500强
2020年9月28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了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浙江有43家企业上榜,其中总部在杭企业20家。
杭州上榜企业涵盖互联网、汽车、商贸、石化、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多个领域,彰显了杭州大企业发力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两大引擎,在国内乃至国际产业舞台上打响品牌的实力。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本届榜单上,位居浙江前3名的企业总部均在杭州,分别是阿里巴巴、物产中大和吉利。特别是阿里巴巴以营收超5000亿元的规模,从上年的第45位上升至今年的34位。数字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与上榜企业数量排名靠前的地区相比,这20家上榜在杭企业中,近三分之二为民营企业,也凸显杭州作为民营经济强市的一大特色。
杭州27家商贸企业首次获批离境退税资格
自2020年12月1日起,浙江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包括银泰百货、杭州大厦、国大在内的杭州27家商贸企业首次获批离境退税资格,占全省首批离境退税企业的73%。
于消费者而言,服务升级的利好辐射到国外消费者,在具有政府背书的离境退税商店购物,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到专柜正品是极大的实惠;于企业而言,获批离境退税商店增加了与本土品牌合作的空间,拓展更多商业合作可能性;于杭州这座城市而言,这一政策的实施落地进一步凸显了消费中心城市的地位,为打造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提升了杭州消费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事实上,实施离境退税政策是杭州打造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杭州将充分发挥离境退税政策实施的契机,积极探索,优化服务,切实把离境退税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努力扩大政策效应,提升离境退税旅客的“获得感”,为打造“重要窗口”贡献力量。
据了解,杭州有望在未来两年把离境退税商店向全域推广,落实100个离境退税网点的布局任务。
杭州高质量推进30个“标志性工程”建设 总投资约1万亿元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更好地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去年,杭州启动实施30个“标志性工程”建设,这30个标志性工程按照“2020年必须开工、2020年必须完工、亚运会前必须完工”分为3类,涉及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总投资约1万亿元。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如今,城市功能提升工程、道路畅通工程、未来社区建设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工程、双铁攻坚工程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已经持续落地。
有关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标志性工程”,也在一系列政策服务的有力有效保障中取得新进展。比如,生命科技创新工程、先进制造业提升工程等正铿锵突进,为杭州打造“数字经济+制造业”双引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包括紫光股份有限公司5G网络应用关键芯片及设备产业化基地项目、富芯半导体模拟芯片项目在内的集成电路攻坚工程,也将助力杭州快速布局5G产业,筑牢“新基建”地基。
接下来,杭州将切实以有形的标志性项目、工程为引领,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提供项目支撑。
杭州有31家“独角兽”企业
杭州是一座迭代进化中的名城,也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硅谷”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创业创新,而创业创新是城市迭代的公式,当杭州选定了这个公式,一切都是时间的函数。
2020年6月29日,第四届万物生长大会发布的《2020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上,杭州共有独角兽企业31家。
与上一年相比,2020年共有5家企业晋级“独角兽公司”,包括婚礼纪、禾连健康、酷家乐、鲜丰水果、小电科技等。同时,有10家企业完成“成人礼”,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他们分别是:个推、云集、嘉楠云智、兑吧集团、启明医疗、当虹科技、鸿泉、如涵电商、安恒信息和壹网壹创。
“独角兽榜单有进有退,退出的企业不是被并购了,就是登陆资本市场了,而新晋的则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医疗健康和人工智能(AI),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杭州经济发展正在走向高端。”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轮值会长周恺秉说, “这些领域的独角兽与准独角兽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自贸区杭州片区获批 37.51平方公里围绕“数字”建
搭乘自贸区东风,实现能级跃迁,杭州恰逢其时。
面积37.51平方公里的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是厚植特色优势、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重大机遇,是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的重要抓手。
数字贸易已跃升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新赛道,而作为中国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最具活力的地区,正在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有望在这些方面作出先行探索。
根据建设方案,杭州片区将探索建设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规则、规制、标准制定和管理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围绕打造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球一流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区一中心”功能定位,聚焦数字贸易、数字产业、数字金融、数字物流、数字治理五大重点领域,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力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的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在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杭州39家企业入围民企500强 数量连续18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去年九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杭州这座创业创新之城再次“星光闪耀”,39家企业上榜(较上一年度增加3家),企业数连续18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全省第一。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则是杭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民企强,则经济强,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动向,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一直以来,杭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萌发地,一代代的民营企业家们用自己的实干精神和辛勤耕耘书写下了中国民营经济领域的杭州传奇。
纵观2020年度发布的这份榜单,相较上一年度,大多数杭州民营企业名次普涨。其中,位列浙江省第一的吉利控股集团排名与去年相比上升1位,位列第十;巨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东恒石油有限公司名次上升最多,分别上升了156位和112位,这是过去一年进步最快的两家企业。
杭州可以说无愧于民营经济第一强市的名号,即使面对2020年疫情的严峻考验、复杂外部环境的多种挑战,杭州的民营企业依然逆势而上、勇立潮头。同时,杭州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动向,也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为杭州打造重要窗口,展现头雁风采增添注脚。